為何人生需要小確幸?吉本芭娜娜:小幸福就像安全網,也許能接住墜落的自己
文/吉本芭娜娜 圖片來源/Shutterstock
編按:流行多年的小確幸(微小而確切的幸福)概念,曾有人認為此想法讓年輕人只看小不看大,真的是這樣嗎?中年人難道不需要小確幸嗎?吉本芭娜娜認為能像孩子般一個一個發現小幸福,是很好的事。小幸福存多了雖然不會變大幸福,卻能像一張安全網,在悲傷時拉自己一把。
我認為小幸福攢到夠多之後,不知不覺就會形成安全網。
人生絕不可能到了某個階段就變得輕鬆省事。總是毫無道理歷盡艱辛無法盡如人意,叫人心酸又苦澀。
積存小幸福就像一張安全網 也許會接住墜落的自己
小幸福即使攢了很多也不會變成大幸福。
但它可以在不經意間拯救人,讓人安眠,或是感染他人。
最後就像湊巧張在那裡的網子,拯救墜落的當事人。
雖只是那種程度,但有它在,真好。它甚至有可能最終變得具有重大意義。
長大後,很難像小時候那樣天真無邪看待事物。
正因如此,我想像小孩一樣計數小幸福「有幾個」。
那是我想蘊藏在書名《小幸福寶典》(小さな幸せ46こ)中,看似小實則大的意義。
能心無雜念地發現幸福 處境再糟也不會不幸
如果能夠像小女孩蹲在地上數小石子那樣心無雜念地發現幸福,那個人無論置身任何處境都不會不幸。
小孩不會去想要攢到多少「個」才好。只是一心一意數數。我認為那樣就很好。
夏天以外的季節去海邊,通常無事可做。
看海,被長空擁抱,發呆。
踩水,四處奔跑,撿木棒在沙灘寫字,做完這些舉動之後,不知怎地大多數人都會開始看腳下的小東西。
啊,有小螃蟹。這是什麼蟲子啊,長得好詭異……有漂亮的貝殼,撿回去吧。這珊瑚的形狀很漂亮,拿回去當筷架吧。
如此這般。
會漸漸開始尋找最完美合乎心意的珊瑚和貝殼。
這種時候,海邊所有人都露出小小孩的神情。是那種滿腦子只用「幾個」為單位去思考的神情。
我很喜歡看那種神情。
眼前難得有如此遼闊的風景,大家幹嘛專門盯著腳下,這麼一想,就覺得旅伴全都好可愛。
希臘海角的幸福印象:保持赤子之心的男子
在希臘的米克諾斯島,有一個同性戀帥哥獨自埋頭在石頭鑽孔創作飾品。
他會去海邊尋覓顏色漂亮的小石頭。粉紅色石頭、紅石頭、心型石頭、可以做成戒指的石頭……他不停尋找各種石頭。
之後帶回工作室,和銀飾組合或打磨,創作出最能讓那石頭充滿生命力,世上獨一無二品味出眾的小作品。
米克諾斯一帶的石頭很圓,顏色非常漂亮。
他能想到利用這點很了不起,運用同性戀特有的品味把石頭昇華為藝術也很了不起,但最厲害的還是他一直在海邊保持赤子之心,所以才能激發靈感創作出這種針對成人顧客的品味超凡飾品。
考究的配件,極度纖細的鐵絲,男人掛在脖子上也很好看的大紅色粗橡皮圈,他做的雖是紮實學過工藝技術的成年人工作,最深處卻潛藏小小孩時代的他。
「謝謝妳又來光顧。我很喜歡你們的品味。」
他總是這樣笑臉相迎。
當某人想起我 也會感到小小的幸福與溫暖嗎?
由於太講究,他結帳的動作也很慢,每件商品都要一一細心包裝,因此很耗時。
所以有人在購買時,其他同伴就走出小店,站在外面的小巷聊天。店面正前方的房子有巨大的九重葛,滿樹紅花恣意怒放。白色石板路和那色彩極相襯。從巷子仰望只能看見小片天空。良夜正要開始。
抱著那種心情看他浮現在小巷夜色中的店面,會很幸福。
只屬於他一人的店內擺滿他的作品。陳列無數被大自然創造、被海浪沖刷的漂亮石頭。不是偷懶只賣石頭的店,也不是徒有品味缺乏自然的店。他保持恰到好處的風情,始終在那裡。
那裡距離日本很遙遠,不可能常去。頂多幾年一次,朋友去度假時如果時間配合得上我才能跟著去。
然而,我總覺得它近在咫尺。
今天那個帥哥八成也用有點娘的動作製作飾品。想必那樣的生活絕不輕鬆,他堅持完美主義,所以作業過程恐怕也很辛苦。但是只要去那裡,他肯定永遠都在──在無數石頭的環繞下。
雖然過著如此忙碌的每一天,但我也好想那樣啊。
當某人想起我時,如果也能這樣感到小小的幸福或溫暖,該有多好。
穿涼鞋也是小幸福 輕鬆美式風格帶來自由
作夢都沒想到,到了50歲竟然會赤腳穿涼鞋……這是騙人的,其實,我以為唯獨這點在我身上應該始終不會變。
年輕時很喜歡的迷你裙、長頭髮、連身洋裝如今都已不再執著,唯獨涼鞋,我從小就喜歡。
就算不記得當時的服裝,只要看到照片中自己穿的涼鞋,就會立刻想起,啊,這是那時候買的,誰誰誰也在場……。
我現在最中意的,是每次在夏威夷購買的彩虹涼鞋和ISLAND SLIPPER的涼鞋。泡沫經濟時穿的都是PRADA或Pollini的名貴涼鞋(那些與其叫做涼鞋,好像該稱為穆勒鞋,外型設計和氣質都很出色),現在卻只穿這2種。
沙灘涼鞋也很流行,但穿著那個上街會讓我有點不自在。我喜歡皮革的觸感。穿起來太舒服甚至好像已變成自己雙腳的一部分,穿著那個走在街上,即便是身在充斥閉塞感的日本,我也會感到些許自由。
雖然我很粗枝大葉,但我知道,自己的服裝與時尚品味,是發祥自美國加州一帶的生活模式。
偶爾去舊金山,比起在東京時,穿著與我類似的人們更多,年長者也是如此,所以感覺更輕鬆自在。
最近日本也有點流行那種文化,年輕人的世界也多多少少混合了自然派的衝浪文化,其中卻少了嬉皮的味道……類似這樣的店雖有,但最大的不同就是店員的生活方式不一樣。他們往往衣衫筆挺,連皺褶都沒有,妝容完美髮型無懈可擊。身為前輩(笑)我暗想,你們還得再多多放鬆!
衣著呈現生活取向 每一件都是自我認同
如果不拋開某種生活方式,別的生活方式就進不來。這麼簡單的道理,我卻費了很長的時間才察覺。任何服裝和等級都各有各的好看,有其講究,有志趣相投的同好。
而且我認為,那只能由任何人根據個人的喜好選擇,是上天賦予的自由。
有一天我曬衣服時,不經意看著那些衣服迎風飄揚。
在陽光中,我的衣服也混雜在家人的衣服中飄揚,那是橄欖綠的吊帶背心,螢光粉紅的胸罩,鮮黃的棉襪。還有酒紅的長裙,無袖的深藍襯衫。全都是可以在家清洗,乾了立刻能穿上身的方便衣服。
當然買的時候就經過精心挑選,所以沒有一件是我討厭的。
然而,到了這個年紀,我終於覺得,啊,每一件都很好,帶著某種程度的皺褶迎風飄搖,看起來真好。日本的確少有這樣的景觀。或許我有點與眾不同。不過算了,這就是我,而且我想,但願今後也能盡情穿這樣的服裝就好。
宴會之類的場合迫不得已,我會在某種程度打扮正式,但我想,不知不覺我已經真正找到和高級餐廳、高跟鞋、套裝、名牌包無緣的世界──藉由這樣的生活方式。
擁有許多渺小的喜好 悲傷時拉自己一把
至今每次穿上涼鞋仍會感到特別興奮。玄關如果放著我喜歡的涼鞋,每次穿上都很開心。
當我離開人世時,我肯定會想,「唉,明年不能再穿那雙已經穿習慣的涼鞋了……。」
我就是這麼愛涼鞋。我愛穿涼鞋走過熾熱的柏油路。
每個人想必都有類似這樣的某種喜好,有一天卻再也無法享受。
就算那是異常渺小的自由,還能嘗到這種幸福真好,所以希望明年也在這世上。
擁有很多這樣的東西後,我想,悲傷時肯定能夠稍微把自己往好的方向拉一把吧。
對某人而言那或許是甜甜圈,也或許是心愛的大衣。或許是熟悉的小路,或許是家附近居酒屋的菜單。是什麼都行,總之是有那人風格的東西。喜歡那人的人看了肯定會露出笑容的東西,我想一定有。
(本文摘自吉本芭娜娜著,《小幸福寶典》,時報出版)
※想上些有趣充實的課,發現新的自己?
50+學院:創新的熟齡專屬課程→https://50plus.pse.is/38f272
※50+為免費閱讀,歡迎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!
我們需要你→https://pse.is/uhxc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