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脂太高怎麼辦?中醫:須經常排濕!2組運動天天做,代謝動起來
濕聚久生痰,造成血脂升高。
文/蘇鳳哲 主圖來源/Shutterstock 內文圖片提供/《幫身體除濕》沐光出版
編按:肥胖、高血脂、頭髮油,都是體內太濕的表現。人體水濕內停,濕聚久生痰,痰容易黏著血管壁,造成血脂升高和動脈斑塊,從而引起高脂血症。一般人在家可藉由艾灸、運動與藥膳飲食來改善。
現代人由於長期缺乏運動、久坐、工作壓力大、熬夜、應酬、三餐不正常等壞習慣,三高「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」已經成為現代人相當嚴重的隱形殺手,而且許多慢性病跟三高沾上邊的時候,更增加治療的難度。
飲食進入脾胃,經過消化後的精微物質,轉輸血脈變成「營血」與「膏脂」,併行營養五臟六腑、四肢百骸以及腦髓。若過食甘肥,體型肥胖,缺乏運動、情志所傷或排泄異常,會使血中膏脂堆積,形成痰濁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形成氣滯血瘀。
體內濕氣太重 濕聚久生痰,致使血脂太高
近期的門診中,有一位患者令我印象深刻。他的身材高大、肥胖,體重足有260斤(約130公斤), 面色晦暗發黃,頭髮多油,通過查舌、驗脈,很明顯看出他血脂高,而且伴有重度脂肪肝。再詢問病史得知,他平時大便稀溏,每天早晨要刷舌苔。此外,他還感覺身體沉重,白天困乏、嗜睡,頭腦昏沉。
我很快找到癥結,告訴他:「你這是體內濕氣太重了,所以血脂高還伴有脂肪肝,如果不好好調理,血糖、尿酸也會升高。」
人體水濕內停,濕聚久生痰,痰容易黏著血管壁,造成血脂升高和動脈斑塊,從而引起高脂血症。之後,血管受損,形成動脈硬化,時間久了還會引起心腦血管病。所以,這種血脂異常的人需要經常排濕。
如果濕氣不能及時排出,鬱積在肝臟會形成脂肪肝,彌漫在體內會形成肥胖,在胸部則胸悶、憋氣,在胃部則泛酸、胃脹⋯⋯如此種種症狀,都可能是濕氣引起的。
降血脂須通利三焦 濕氣無處躲藏
濕氣內停,是五臟功能失調的結果,濕濁已成,血脂自然就高了,因此降血脂首選祛濕化濁法,即三焦祛濕法。
中醫經典著作《靈樞經》對濕邪在上、中、下三焦的分布有形象的描述:「上焦如霧,中焦如漚,下焦如瀆」,意思是說上焦主布散水穀精氣,濕邪在上焦像霧露蒸騰一樣;中焦主腐熟水穀,化生精微,濕邪在中焦像漚漬食物一樣;下焦主排泄水液和糟粕,濕邪在下焦像溝渠一樣。
針對不同的情況,採用不同的療法,使濕邪在體內無處可藏,排出體外。濕氣祛掉了,血脂也就降下來了。比如荷葉可以降血脂,就是通過化濕的方法使血脂下降的。
上焦:治療上焦的濕邪,就要用芳香化濕的方法,使濕邪從體表散掉。
中焦:治療中焦的濕邪,就要用燥濕的方法,通過溫暖的熱氣,將濕邪烘乾。
下焦:治療下焦的濕邪,就要用利濕的方法,使濕邪從水道而走。
利用艾灸溫經祛寒 調理氣血
艾草燃燒後,對人體有益的藥用成分,如有解熱止血作用的苦艾醇、苦艾酮,還有抗自由基增強免疫力的甲醇提取物、具有抗菌作用的艾葉油等等,都會揮發出來,借著熱力,滲透入皮膚肌肉深層的經脈中,具有治療疾病與保健的雙重療效。
通過艾灸的方法可有效地調控血脂,如神闕穴和足三里穴,對於改善機體對營養成分的吸收、增強免疫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。
神闕穴、足三里穴
【位置】神闕穴位于肚臍的正中部;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,犢鼻(外膝眼)下3寸。
【方法】手持艾條距穴位皮膚1.5到3釐米(公分),每次10到15分鐘,以感到施灸處溫熱、舒適為度。
【功效】溫經祛寒、平和陰陽、調理氣血。
推薦2個運動 天天練降血脂
痰濕內生,血脂增高,除了藥物治療、艾灸療法外,通過運動也可調動脾胃的運化功能,使停聚的痰濕動起來,從而達到祛濕化痰降血脂的效果。
頭繞環
【方法】將頭部沿前、右、後、左方向,再沿前、左、後、右方向用力而緩慢地旋轉繞環,每天做10次為宜。
【功效】增強頭部血管的抗壓能力,提高頸部肌肉、韌帶、血管和頸椎關節的耐力,減少膽固醇沉積於頸動脈,預防血脂異常、頸椎病、中風。
下蹲(深蹲)
【方法】自然站立,身體放鬆,緩緩下蹲,連續蹲30次。每日早中晚各做一遍。
【功效】鍛鍊肌肉、保護關節,有效防治下肢靜脈曲張及小腿抽筋等症狀。長期堅持做下蹲動作,可以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,使肌肉、骨骼得到充足的營養,有利於減少腹部脂肪,消耗熱量,進而起到降脂的功效脂。
3道食譜降血脂 晚餐後避吃澱粉與甜食
患者以清淡、易消化飲食為主,避免晚餐後進食過多澱粉或甜食。
山楂粥
【材料】山楂片30克(或鮮山楂60克)、粳米50克、山藥10克、砂糖適量。
【做法】將山楂、山藥煎煮取汁,用藥汁煮洗淨的粳米,煮爛成粥,放入砂糖即可。
【功效】健脾胃、助消化、降血脂。
【禁忌】胃熱泛酸者禁用。
木耳枸杞飲
【材料】木耳30克、枸杞10克、蓮子10克、鹽適量。
【做法】將木耳、枸杞、蓮子洗淨,下鍋煮軟,加入鹽即可。
【功效】補腎健脾、祛濕化濁、降血脂。
【禁忌】咳吐黃痰,胸悶頭暈者禁用。
絞股藍茶
【材料】絞股藍5~10克、紅茶適量。
【做法】取上述材料,開水沖泡,燜泡3~5分鐘,代茶飲。
【功效】減肥通便、改善睡眠、降血脂、逆轉脂肪肝。
【禁忌】體寒或者腸胃不好的人禁止服用。
(本文摘自蘇鳳哲著,《幫身體除濕:疼痛、肥胖、癌症、憂鬱、婦科病、慢性病都是因濕而來(圖解影音版)》,沐光出版)
2020/12/05
※想上些有趣充實的課,發現新的自己?
50+學院:創新的熟齡專屬課程→https://50plus.cwgv.com.tw/college
※50+為免費閱讀,歡迎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!
我們需要你→https://pse.is/uhxc7